“没想到,九年后的今天,这颗‘种子’真的开花了。”11月21日,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河南的“新杭州人”王平成功捐献了39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他也因此成为了浙江省第1300例、杭州市第40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平与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大学时代。“大一时开始了第一次献血。”他回忆道。在一次献血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问他:“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吗?”这个问题,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我当时觉得,这事儿特有意义,就答应了。”于是,在2016年3月,王平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5年10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那头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九年前埋下的“生命种子”,终于迎来了开花的时刻。
“当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时,我在激动之余,也有过一丝本能的犹豫和对未知的担心。”王平坦言。接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跟女友李卓分享了这个事情。正是女友的鼓励,让他坚定了决心。
“确定捐献后,我知道必须保持最佳身体状态。”为了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热爱骑行的王平开始了他的“特别训练计划”。“我平时就喜欢骑自行车,那段时间更是加大了训练量——每个周末骑上几十公里,风吹在脸上,感觉自己在为另一个生命积蓄力量。”
经过高分辨分型检测和体检,王平顺利通过了所有环节,可以准备捐献。他的义举也得到了公司的全力支持。公司领导告诉他:“放心去,工作上的事有我们。”这一切,都让他卸下了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捐献当天,女友李卓始终在医院陪伴。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395毫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毕。王平说,自己的日常工作是“营养的搬运工”,“幸福的传递者”。“而这一次,我有机会用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去搬运‘生命’,去传递‘希望’,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以前真没想过自己能救人一命。但当机会来了,我发现这不仅是‘可以做’,更是‘必须做’。”王平感慨道。
在捐献的同时,王平也为那位“有缘人”送上了一份真挚的祝福:“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请你一定要充满信心。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爱着你,关心着你。请务必坚强、勇敢,让我们一起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祝你早日康复,重获健康,去拥抱属于你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