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坚定地要给别人撑把伞,我们家曾陷入绝境,所以一定要给他人带去一束光。”6月17日,来自杭州市拱墅区的卢山躺在采集床上,双手扎着针管,鲜红的血液从一只手臂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分离,留下造血干细胞,剩余血液从另一只手臂回输到体内,就这样“生命的种子”被一点点分离出来。卢山的爱人小张则一直在旁陪伴着他,时不时地给他擦汗、喂水……恩爱又温暖,让人羡慕。
令人没想到的是,小张是一名刚治愈不久的血液病患者。“一切都过去了,再难也坚持下来了。”两个人的语气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坚强和豁达。
2021年,当时小张还是卢山的女朋友,不幸被确诊了白血病,那一刻两个人抱头痛哭,怎么也想不到,年纪轻轻会得这个病。“刚开始,她说喉咙痛,我们都以为是感冒了。到医院验了血,血液指标很不好,又做了骨穿,确诊白血病。”卢山说。经历6个月的化疗,小张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但好景不长,只过了两三个月,病情再次反复。医生建议:移植造血干细胞。
“我女朋友有两个哥哥,但都没有配型成功,最后启用了她妈妈给她捐献,做了半相合移植。如果,那时她妈妈也不能捐献的话,那就需要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去找志愿者。”卢山说,当时在女朋友进无菌仓准备做移植时,他特地赶到浙江省血液中心,捐献了成分血(血小板),并留了10ml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万一有患者,跟我女朋友一样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但是父母年纪太大不能捐献,或者有其他情况,需要寻找配型相合的志愿者。我的加入,能让患者多一份希望。”卢山说。
在卢山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小张移植后,恢复得很不错。今年2月,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卢山说:“大风大浪我们都过来了,以后不管再遇到什么事,相信我们都能解决好。”
就在两人结婚后的一个月,卢山接到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入库血样HLA检测信息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卢山明白,他就是患者最后的希望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之前丈母娘给我爱人捐献时,我全程见证了,不是抽骨髓,就是从手臂上抽外周血,和捐献血小板差不多,没什么可怕的。”卢山说。
后来,卢山顺利通过了与患者的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根据患者的移植计划,捐献时间定在了6月中旬。6月13日,卢山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住采集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
6月17日上午,卢山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经过249分钟采集,他成功捐献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饱含希望的“生命种子”立即被专人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远方那位陌生血液病患者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将被重新点燃。卢山成为浙江省第105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希望Ta通过这次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能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卢山和爱人也向患者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在6月17日这一天,除了卢山之外,还有3名志愿者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分别是第1052例捐献者陈建清、第1053例捐献者金超俊、第1055例捐献者石乐贤。
感谢为生命勇敢挽起袖子
伸出手臂的“生命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