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群跑友用自己的每一步换来更多的“我愿意”!

张程鹏,杭州临平人,2017年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4年后,样本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对成功,并顺利完成了“生命种子”的捐献。如今,他不仅是浙江省第65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还是红十字“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队长。

undefined2.png

红十字“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从名字上不难看出其公益+运动的属性。队伍由临平区红十字救护员、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组成。会急救、爱跑步、更热衷于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普及急救知识,热心公益事业,这是服务队最真诚朴素的宗旨。

undefined

我省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靳毅,也是该团队中的一员。本职工作是浙江省第四监狱狱警的靳毅,2012年正式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两年后完成了一段跨越一千两百多公里的“生命邂逅”,挽救了一位北京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能配上很幸运。”靳毅笑着说。

一场爱心传递结束了,靳毅的公益行动却并未停止,反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的志愿者骨干,推动相关知识的普及,还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陪护、护送等。为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他报名参加各类马拉松赛事,并且穿上特别装备——一件贴有“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行你也行”标语的T恤。此举不仅吸引了跑友的关注,甚至引发媒体的争相报道。

undefined

“马拉松是极限运动,我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靳毅和煦地说出这句话,音量不大,却掷地有声。如今,靳毅的事迹还出现在了浙教版高一学年《人·自然·社会》教材中。

5.jpg

在2021年海宁国际追潮马拉松现场,张程鹏看到了“前辈”靳毅在赛道上大方展示着标语,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关切,颇有感触。与此同时,张程鹏在赛道上两度见到跑者倒下,但当时除了帮忙呼救外他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掌握急救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施以援手,何尝不是点亮他人“生的希望”。

undefined

于是,抱着为生命接力尽一份力的信念,他在由红十字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所在的微信群里发出提议。令他惊喜的是,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因此水到渠成。队伍里的每位成员都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他们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来澄清普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误解。

undefinedundefined

“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时常活跃在临平体育公园之造血干细胞捐献文化园区内训练例跑,并组团报名参加了不少马拉松赛事和迎亚运活动。

与此同时,大家积极参加心肺复苏急救培训、AHA(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员培训等,并通过走进广场、社区、学校、企业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讲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科普全民急救技能,为生命代言。

就在前不久的迎亚运倒计时200天活动暨2023年临平区半程马拉松接力赛上,作为参赛者的他们还参与了一场现场急救,保障了跑者安全。

undefined

曾任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吴芳华多年来致力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如今,她也是“救”在身边急救跑者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可度,她有着深刻体会:“记得2008年时,我们出去发放宣传折页、公益宣讲,大多人都存在抵触情绪,如今却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主动邀请我们前去宣讲。此外,越来越多人从‘没听过’到‘我知道’再到‘我考虑一下’转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说‘我愿意’。

undefinedundefined

服务队中的黄钢锋是大家公认的“数据库”和“热心肠”,他手上掌握着成员们的“一手资料”,一有机会就广而告之,甚至在自家小区门口开了间志愿者工作室,除了兼顾老本行网店生意,还经常跟街坊邻居分享他和队友们的捐献经历,甚至通过科普还成功发动了好几位成功加入中华骨髓库。

undefinedundefined

如今队员们的下一代也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浸润出一颗公益之心。沈昕月作为红十字救护员的子女,骄傲地告诉记者:“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我都会背。”还有些孩子郑重地说:“等我满18岁了,也要去献血,也要加入中华骨髓库救人!”

undefined

如果,你有幸在马拉松赛道上与这支胸前印有的“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行你也行”标语的队伍邂逅,请向他们致意。他们用无私的大爱,生动诠释了“善行浙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