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急救护航 共筑‘残’安”为主题的系列急救科普活动在余杭区12个残疾人之家陆续开展。活动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学员掌握实用的急救技能,提升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急救赋能 残健同行
“手臂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注意控制节奏!”在急救知识科普活动的实操练习环节,余杭区师资志愿者正耐心纠正学员的心肺复苏动作,帮助大家掌握关键要领。
学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讲师讲解操作要点。在模拟人教具前,讲师通过计数帮助学员把握按压频率,并强调“成人按压深度应保持在5至6厘米”。遇到学员手势不正确时,老师会及时上前,手把手调整姿势,确保动作标准到位。
除了心肺复苏,活动还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情况,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讲师借助道具模拟真实场景,演示如何识别求救信号,并详细讲解掌根背部叩击法及“剪刀、石头、布”定位法等关键步骤。学员们也积极提问:“如果自己发生梗阻怎么办?”“遇到婴儿或孕妇又该如何施救?”讲师一一作出专业解答。
伤口包扎教学同样细致入微。师资人员带来纱布、绷带等急救用品,分步骤演示不同部位的包扎技巧,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听懂并独立操作。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学习急救知识,不仅学会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还掌握了气道异物梗阻的应对方法,”一位参与培训的学员欣喜地表示,“老师讲解得非常细致,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我不仅能自我保护,也有信心帮助他人。”

据悉,本次活动由余杭区红十字会、余杭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区六合助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共同组织,涵盖知识讲座、实操演练、案例分析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致力于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易懂、易学的实用技能,为残疾人群体的安全保驾护航。
余杭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群体对急救知识有迫切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不仅增强残疾人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也唤起社会对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广泛关注。当他们能够从容应对突发情况时,所获得的不仅是安全感,更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