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骄阳,映照着青春最挺拔的模样。杭高临平2025级新生军训全面启航之际,一场关乎生命守护的必修课也同步展开。为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临平区红十字会海豚救援队走进校园,为全体新生开展了一场以“淬炼青春 爱心守护”为主题的应急救护专项培训。
作为红十字“救在身边”校园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理念,通过专业讲解、情景模拟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应急救护知识真正融入校园安全教育。
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
充分学习并掌握基础急救技能
本次培训为每个班级专门配备了
一名专业红十字救护师资
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与示范
每个班级还配有两个练习用假人、
一台AED训练机及相关配套用具
保障教学与实操需求
校医亦全程陪同
为培训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
①流程讲解,树立规范
“军训途中如果有同学倒地了,你知道应该怎么帮助他吗?”身穿红色制服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师用与同学们切实相关的问题切入,系统拆解了心肺复苏的实施步骤,将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同学们。
救护师资告诉同学们,一套完整的心肺复苏流程由这些步骤构成:第一步,评估患者情况并呼救;第二步,检查患者呼吸与脉搏;第三步,胸外按压;第四步,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最后,一旦AED到达,立即开启并使用AED。
②分组实战,人人参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培训现场,每一位学生都在模拟假人上完整进行了急救流程的实操演练。从初步判断意识、大声呼救,到规范执行胸外按压、协同人工通气,再到正确粘贴AED电极片并进行放电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在老师实时、细致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和优化,确保动作的准确与规范。
当有同学在某个步骤遇到困难时,身旁的同学会主动提醒,救护师也会及时上前,耐心地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规范地掌握操作要领。
“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根本不知道按压要用这么大的力。” 参与演练的一位女同学表示。通过认真细致的实践,她认为自己掌握了一项能救人性命的生活技能。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措施
①纠正错误,指导方法
嗓子卡住了,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喝水吃东西,把异物咽下去;B.自己用力咳嗽;C.同伴用力拍背部;D.向身边的成人寻求帮助……讲解员一一否定了错误的选项,指出:面对气道异物梗阻,下意识地把食物“压下去”,严重情况下可能有丧命的风险。
对此,救护师资教给了同学们两个急救方法。第一个是背部叩击法,施救者在患者两肩胛骨之间用力叩击,最多5次。
第二个是经典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救护师资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诀窍概括成了“剪刀、石头、布”,即:用“剪刀”手找到肚脐,用“石头”(拳头)抵在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腹部中央,用另一只手“布”紧紧包住“石头”。
②模拟演练,格物致知
由于背部叩击法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无法在真人身上操作练习的特殊性,救护师资邀请了热心的同学来协助演练,其余同学观摩学习。
演练过程中,老师细致地落实到每一处细节,“要让患者尽量弯腰”“记得要用掌根”“如果一次就出来了,就不需要进行第二次了”……“干货很多”是在场参与演练的师生们对本次培训的统一评价。
在这场生命教育课中,每一位同学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亲身体验中播下了守护生命的种子。阳光记得他们专注的面庞,岁月将铭记这份生命的守护。临平区红十字会将继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掌握急救技能,为构建平安校园贡献红十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