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大早,沈传林挽起袖子,熟练地坐上献血椅。8月8日就是他60周岁生日,这是他最后一次以献血者身份走进萧山献血站。
自2012年起,沈传林连续13年参与献血193次,献血总量超57000毫升(含成分血),相当于14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可能帮助超300名病患。
一条短信
开启13年坚持
时间倒回2012年,江寺公园门口的献血车前,志愿者们正宣传着无偿献血知识。47岁的沈传林路过看到,临时决定上车试试。
“当时没想很多,就觉得能帮人总是好的。”他回忆道。第一次献全血,工作人员告诉沈传林,他的血液很健康,十分符合献血标准。完成献血走出车门时,沈传林感觉手臂有些酸,但心里却装着说不清的期待。
不久后,一条短信让这份期待落了地。“短信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我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助病人,感谢我的爱心付出。”沈传林说:“那条短信我看了很久,突然就明白‘救人’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我的血液真的可以帮助到某个人。所以从那天起,我就想,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献下去。”
从全血到成分血,从江寺公园的流动献血车到固定献血站,沈传林的献血证攒了厚厚一沓。他的手机相册里,也存着多年来的体检报告,血压、血脂的数值常年保持良好。“献血不是靠热情蛮干,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更得对受血者负责。”
因为常年献血,沈传林有着一套自己调整身体的方式。“我本身不喝酒。然后平时注意清淡饮食、锻炼身体。昨天晚上我还特意早点熄灯睡觉。”他笑着说,“今天早上护士给我测完血压,说我的指标比好多年轻人都强。”
未达200次的遗憾
藏着更长久的爱心计划
“其实我以前有个小目标,希望能在退休前献满200次,现在还差7次。”采访时,沈传林的语气里有惋惜,也有释然,“但人生哪有十全十美?193次,已经是我做出的最好答案。”
这份“不完美”里,也藏着他对公益的另一种规划。
2009年,沈传林带头发起“萧山区红十字传林志愿服务出租车队”。车队长期结对残疾学生、抗战老兵、困难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帮扶残疾人、接送血透病人等活动,每年义工公益总时长达2000余小时,总服务人次达3000次之多。同时,车队向贵州贫困山区学生、地震灾区群众、困难家庭等捐款捐物,累计总价值达10万余元。
2024年,沈传林美德标兵工作室成立。此后每月15日,沈传林和他的公益伙伴们,雷打不动摆起便民服务台,修拉链、磨剪刀、量血压、洗地毯……为社区居民带去贴心暖心服务。
这些年来,沈传林相继被评为“第四届萧山区‘美德标兵’暨‘最美萧山人’”“最美杭州人——红十字最美人物”“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浙江省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德润萧然’志愿服务队先进个人”等荣誉。
“献血方面是我‘退休’了,但公益我会一直做。”沈传林翻出记事本,上面记录着他最新的爱心计划:组织美德工作室的志愿者和社区艺术团去瓜沥残疾人之家送表演。
岁月或许会留下年轮的印记,但爱永远没有终点。我们相信,这个爱心故事,正以新的方式,继续生长。
(注:《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六十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