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第三期杭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初训班顺利结课,来自全市各区县的60余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操演练和试讲考核,正式成为杭州市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新鲜血液。
培训伊始,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梁强勇在开班动员时指出,应急救护是红十字会的重要法定职责,是与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紧密关联的民生实事。作为中央文明委确立的重点工作基层联系点,杭州市红十字会坚持以队伍、基地、设备、机制为工作重点,持续抓好了应急救护增量、扩面、提质三篇文章,年增救护员取证人数超过15万人,为提升市民自救互救技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鼓励学员们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掌握技能,成为懂急救、能急救、敢急救的“急救侠”,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心肺复苏与AED使用、创伤救护、常见急症处理、意外伤害应对等多个方面。市红十字会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专业背景的讲师团队,通过课堂讲授、操作示范、实操训练、教学试讲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师们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针对应急救护中常见的误区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解答,进一步巩固了学员的“硬功夫与软实力”。
实操训练环节更是紧张有序。在授课讲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次第进行模拟实操,通过模拟真实急救场景,体验应急救护的全过程。同时,讲师们对学员们的操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实操能力。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水平,更增强了对应急救护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杭蓝救援队的陈军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他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便对奉献与担当有着深刻的理解。2018年四川大地震的救援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以及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加入蓝天救援队后,他参与了各类救援任务和志愿服务活动,见证了太多因缺乏急救常识而导致伤势加重的场景。因此,他渴望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的一员,将自己在救援实践中的经验与红十字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传授给更多的人。参加此次培训,对他而言,不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的传承。
萧山区新塘街道联华新村村委会的沈婷婷则经历了从“要她学”到“她要学”,并想要“教得好”的转变。她原本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初入红十字会时,对救护知识知之甚少。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成功获得了救护员证,并晋升为三级讲师。她深知,应急救护知识对于基层群众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在群众中普及急救知识。今年暑假,她还给村里的小朋友普及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他们也能成为小小“急救侠”。
此次杭州市红十字救护师资初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应急救护综合能力,更为杭州市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全市共组织应急救护师资(考官)培训16期,培养师资(考官)850人。未来,这些经过严格培训的救护师资将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护服务,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