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陈卫强一行来我会调研指导。市红十字会机关及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魏丹英从市红十字会概况、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今年上半年,市红十字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8月,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收捐款29036.19万元,物资价值5780.66万元;其中市本级接收捐款17738.65万元,物资2728.06万元,资金拨付率达92.99%,捐赠资金占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三分之一以上,物资100%及时运送到抗疫一线。市红十字会因捐赠款物公开透明、规范高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市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对援鄂医疗队员、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实行“一人一帮扶”工作部署。出台《杭州市红十字会关于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人员开展关爱慰问的实施办法》,第一时间慰问上城区、江干区两名因公殉职人员家属,对援鄂医护人员、参与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突发疾病及家庭突发变故或者困难开展走访慰问。市红十字会以还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协助复工复产工作。二是探索“互联网+捐赠”,加强数字红会建设。实现了“互联网+捐赠”深度融合,建设全国红会第一个网络物资捐赠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红会“数字赋能”。三是锐意改革,全面提升依法规范治会能力。依法召开市红十字会换届大会并开展对区、县(市)红十字会落实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统一集中换届。推动基层红十字会建立党组,目前因滨江区、钱塘新区因体制原因未建立,其他区、县(市)红十字会均已建立党组。下半年市红十字会将在党建引领,推进红会的强基工程;数字赋能,推进“数字红会”建设;创新思维,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加强红十字会自身建设,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等四个方面发力,推动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马志清汇报了杭州市数字红会建设情况。杭州数字红会的框架包括“一舱两场景一平台”:一舱是指杭州市红十字会系统数字驾驶舱,两场景是指“杭红捐赠场景”、“救在身边场景”,一平台是指“杭红荟”会员之家平台。驾驶舱是杭州市红十字会指挥中枢,实时上传救灾、救助、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遗体)捐献、会员管理、志愿者招募等重要数据,借助驾驶舱实现精准施策功能,提升红会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杭红捐赠平台已在今年五月八号正式上线,是全国红会系统首个物资捐赠平台,捐赠平台发挥“互联网+公益”的优势,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一键快捷捐赠、全程透明可溯”,让物资捐赠全程可视、可跟踪、可体验,通过信息技术的驱动让捐赠工作更有温度。“救在身边”应用场景正在建设中。杭红荟是杭州市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的线上统一管理和服务平台。主要是实现网上注册登记、会费收缴、志愿活动项目报名等功能,提供线上线下的公益项目信息发布,公益时数记录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还将对接文明办帮帮码、团市委志愿汇、组织部西湖先锋等志愿服务平台,形成资源互补、互惠互助、数据共享、共同发展的友好工作生态。
陈卫强会长对数字红会建设进行了详细指导并对今后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红十字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会工作,红十字会干部要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围绕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为民造福。二是充分肯定市红十字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所做的工作。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红十字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扛起使命担当,全力以赴做好社会捐赠款物使用工作,受到媒体和市民的赞誉。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在在参与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国领先,造血干细胞捐献居全省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四,这些成绩都值得肯定。三是要进一步抓好主责主业。红十字会要对“三救三献”各板块的工作进行梳理,品牌工作做大做强做优,薄弱环节补精准发力,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四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工作的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将创新正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五是要加大宣传,树立红十字会良好形象,提升红十字会影响力。红会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以活动促宣传;要借助平台,营造浓厚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