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三分多钟,他抢回“生的希望”

“这没什么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换了别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出手相助的!”面对倪大叔家人的连声道谢,萧山区盈丰街道社工来建飞说,“要谢就感谢红十字会师资给我们培训过急救知识,关键时候真的有用。”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居民家属特地上门道谢呢?

undefined

事情要一个月前说起,正月初八(2月5日)上午11时左右,来社区办事的倪大叔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身体一僵,随即从椅子上重重摔倒在地,面色发黑、呼吸困难。正在办事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他(倪大叔)的脸色一下子就发灰了,没几秒甚至由灰变黑了,把我们几个都吓了一跳。”

社区青年网格员沈增锃第一时间上前查看情况,同时大声呼救。听到呼喊,值班社工来建飞迅速赶来,两人默契配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快!拨打120!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建飞快速安排,“倪大叔当时人失去了知觉,看起来也好像喘不过气来,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在拨通120后,来建飞和同事们快速向120的医生描述了倪大叔的情况,医生当即表示,需要尽快对倪大叔进行心肺复苏,抓住黄金抢救时间,120急救车也在赶来的路上。

来建飞没有丝毫迟疑,果断跪地,双手交叠,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危急情况,我马上回忆之前社区请红十字会师资来培训过的急救知识,开始了抢救。”与此同时,沈增锃迅速联系居民家属,并维持现场秩序。

“01、02、03……”来建飞严格按照培训所学,口中数着节奏,后在120急救医生的电话指导下,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一下、两下、三下……

3分钟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提着急救箱匆匆赶到,立即接手抢救工作。

5分钟后,120急救车呼啸而至,电击除颤、心肺复苏、药物注射……

20分钟,1200秒,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半空。直到医护人员一声“能自己呼吸了!”随后,倪大叔被紧急送往杭州邵逸夫医院,在ICU的半个月,倪大叔奇迹般地挺过了难关,最终康复出院。

倪大叔的康复堪称医学“奇迹”。主治医生对家属感慨,“他经历了两个医学‘奇迹’:第一个‘奇迹’是送至医院时,瞳孔已经扩散,呼吸又一度停滞,生命体征几乎消失;第二个‘奇迹’是他在ICU使用呼吸机长达15天后醒来,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奇迹”的背后,是来建飞在黄金时间的心肺复苏,是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

“要不是社工和网格员反应迅速,也许结果不会这么理想。”事后,倪大叔的家属感激地说。

 
 

见义勇为不仅需要一腔热血,更需急救知识为底气。学习急救知识,就是握住了能改写生命剧本的那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