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安,有这样一群人,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上演一幕幕温情画面,他们就是“急救侠”。
“快来,有人被蜂蛰了!”
几个月前的一天中午,锦北街道金马村的山林间发生一起蜂蛰事件,3名村民在山上不慎被胡蜂多处蜇伤。接到呼救信息后,辖区民警、医疗、消防等急救人员迅速前往。然而,山高路远,雨后山路更是泥泞不堪,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杜文杰是众多“急救侠”中的一员,也是“急救侠”志愿服务中心大队长,从事建材行业,因热心公益,自2018年起便加入救援队,积极参与户外救援,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
为何要建一支“急救侠”队伍?
临安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心脏骤停”等疾病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患者心跳骤停几分钟内立即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急救侠”的出现,可以让这些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施救。
2023年8月,临安区红十字会成立了急救侠志愿服务中心,现有“急救侠”1.92万人。城区配有60人应急小分队,镇街也成立急救侠分中心,设置相应的应急小分队,平均每个自然村有5名急救侠,做到24小时响应。这些“急救侠”都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为了提升急救效率,区红十字会配合区卫健局积极推动急救设施建设,近几年,体育馆、商超等公共场所都覆盖了AED体外除颤仪,全区AED数量达425台,每万人达到了7.8台的配置。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走进学校、企业、镇街、村社。
2024年,全区开展公益性普及培训5.04万人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09万人,其中在全区7所高中集中开展持证救护员培训,培训救护员3300余人。
临安区红十字会先后举办“急救侠”骨干培训班,“急救侠”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为“急救侠”缴纳意外保险,出台院前救护积分兑换激励机制等。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急救侠”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还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启动红十字“急救侠”快速反应516次,“急救侠”快速响应到场处置261次,快速响应处置率达51%,共有738名“急救侠”到场处置,成功施救236人,其中“急救侠”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先期主导施救181人,占比76.7%,“黄金6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处置占比51%,10分钟以内到达现场处置占比86%,全区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每当突发事故降临,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在这些关键时刻,“急救侠”们正悄然成为守护我们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未来,区红十字会计划按照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5名以上“急救侠”、组建1支专业救护队的标准进行布局,同时,在每个小区设立1支救护队,确保每幢楼都有1名以上的“急救侠”志愿者。此外,加强对“急救侠”的选拔培训、实战演练和日常考核,规范化管理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考点、实操体验点和红十字救护站、急救点,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打响“急救‘临’距离”这一全国红十字系统应急救护工作的首创品牌,将急救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