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遇命悬一线的生死攸关之刻,我们可以选择做什么?12月11日,来自余杭区五常街道南滕社区的社工万晓静,借助“神技+神器”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答,成功挽救了一名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12月11日15:30,南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场宣讲活动。突然,一位居民伸完懒腰后突然抽搐,随即便倒地失去意识。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抢占黄金救援四分钟就是把握患者“生命线”!在场的社区工作者万晓静见状迅速镇静下来,第一时间取来“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分析研判男子失去意识和呼吸后,她首先为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除颤,试图恢复他的正常心跳。同时,社区工作者丁视远、徐静昕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其余工作人员跑至路口做好救护车引导工作,争取让救护车能以最短的时间抵达现场。
在这一连串紧张而有序的操作中,万晓静不仅面对着生死攸关的巨大压力,还要时刻保持冷静和专注。“其实当时心里真的很紧张,导致贴片一直撕不开,但是想到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正在我眼前逝去,我还是在最快时间内让自己平复下来了。”
三四分钟后,倒地男子有了微弱的反应,胸口开始有了起伏,呼吸和意识逐渐恢复,面色也由一开始的青紫逐渐变得红润。大约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大家合力将男子被送往就近医院治疗。目前,该男子已脱离生命危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而由于反复用力地进行胸外按压,万晓静的膝盖跪出不少大大小小的淤青。
据悉,万晓静去年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近期刚刚参加由余杭区红十字会组织的师资培训班,是一名新持证的红十字二级师资,而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正是培训的重中之重。“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没想到刚学习的知识那么快就派上了大用场。对于我们社区工作者来说,配备救护员证,学会正确使用AED非常有必要。关键时刻真的可以帮到人。”万晓静说。
这场“生死救援”背后,正是急救知识和AED急救设备的双重保障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了解,余杭区目前共配备AED900余台,今年以来全区扎实开展应急救护进机关、进校园、进校园等9个专项行动,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165场,其中普及性培训人数18.2万余人,救护员取证人数25363人,单项证取证人数13006人,培训率4.81%,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