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被称为“救命神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在遇到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时,立即使用该设备实施抢救,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今年初,临平区将“在公共场所投放AED”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新增55台AED设备,目前已提前完成任务,全区AED总数达到697台。
“我在学校和商场都见过这个机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在临平急救中心,一场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急救知识培训正在进行。课堂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听它说,跟它做”,跟着设备发出的清晰指令,孩子们化身“急救小卫士”,上手模拟操作AED设备。“只要跟着机器的语音一步一步做就可以,比我想象的简单多了。”8岁的赵衡旸说。
“根据要求,到2025年,在公共场所的AED应达到每10万常住人口不少于60台的配置标准,目前,临平区已提前完成该指标。”临平区卫健局医政医管科(中医管理科)副科长胡键娜说,为使AED配置更科学合理,全区697台AED设备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量多的学校、综合体、体育馆等六大类公共场所,一键启动、24小时随取随用。遇到紧急情况时,市民可进入“杭州AED在线”微信小程序,准确快速地获取周边设备位置。
有了“救命神器”,还得有“救命神技”。随着AED急救设备越来越普及,“怎么管”“怎么用”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平区已在每个AED配置点设置一名管理员,落实日常巡检,同时在每个点位设置了不少于5名持区红十字救护员证的人员。此外,依托临平区急救中心公众急救普及基地、临平区红十字会以及AED现场配置操作培训等渠道,陆续开展培训,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今年以来,临平区红十字会已举办红十字救护员培训110余场,持证4605人;区急救中心开展急救普及培训100余场,培训5100人次。“后续我们会依托临平区急救中心‘人人救平台’,持续做好志愿者和群众的普及培训,增强群众急救技能,营造AED设备‘人人敢用、人人会用’的良好氛围。”胡键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