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城区红十字会将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截止12月21日,顺利完成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红十字会集中换届工作,进一步提升辖区红十字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力。
一、坚持深化改革,提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充分认识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性、紧迫性,并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一是强化换届指导。区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换届实施指导意见》,召开会议对代表推选、会议规模、选举流程等进行规范和部署。
二是优化代表结构。街道和社区红十字会换届工作采取“群众推选、组织评议、定向评价”等方式,推动会员代表从“选足”向“优选”转变。全区推选出346名会员代表参加各街道换届大会,1971名会员参加各社区换届大会,会员代表和会员中来自社会各领域及基层一线的比例分别64%和81%。
三是完善监督体系。经街道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街道纪工委副书记等组成,人员构成极具权威性、专业性和代表性,也为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提供有力保障。
二、延伸红建触角,壮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网络和力量。建强用好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可以有效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一是规范管理强队伍。修订完善会员和志愿者管理办法,依托“杭红荟”APP,实现会员入会和志愿者入队申请、注册年检、活动发布参与晒绩、积分管理等“一网通办”。高效管理全区3674名红十字成人会员,97家团体会员单位和34支志愿服务队。
二是突出特色搭平台。主动将红十字元素融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会员之家和志愿者服务站。结合区域特点,打造红十字爱馨驿站、尚善工作室、社区生命教育智慧自学课堂、校园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特色平台,成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服务身边群众的重要阵地。
三是共建共享聚合力。湖滨、小营和望江街道红十字会组建爱心企业公益联盟,清波街道红十字会与张能庆公益服务站、爱馨互助会签署共建协议,南星街道红十字会联合街道残联、智·和同心荟等成立“益星荟”联盟,持续扩大公益“朋友圈”,让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管理和服务向常态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服务社会治理,激发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发展的活力动力。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优势,使之成为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一是“救”在身边有作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每年开展普及培训过百场,累计普及人数占户籍人口的26.67%。社区红十字会实现两个100%,即会员骨干是100%救护员和社区100%配备急救箱,编制起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网,并为G20峰会、马拉松赛事、毅行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工作。
二是生命关爱有温度。积极宣传“三救三献”核心工作,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并成为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关心关爱生活困难的会员、志愿者以及处于困难境遇而又无其它救助渠道和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五年来,各街道红十字会累计发放慰问款物121.4万元。
三是服务群众有成效。带领广大会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经常性开展文化传播、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捐赠物资运输、政策宣传、摸排登记、卡口值守等工作,并为隔离人员、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生活物资代购及配送服务,为社区联防联控贡献人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