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加栋:用爱延续生命,心中充满阳光

        “稍微有点紧张,不过感觉跟献血差不多。”2019年5月21日上午,浙江省第479位、余杭区第3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加栋躺在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里,鲜红的血液从他的手臂流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缓缓的运作,又从另一边手臂回输到体内。
        中午12时20分,在采集了26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志愿者将混悬液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完成了这场特殊的“生命接力”。

        “能配型成功,我们都是幸运的”
        对于这次捐赠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杨加栋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
        杨加栋时任余杭区运河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从2013年开始就参加无偿献血,并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登记采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当时工作人员说,这个留样是跟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配型的,也没多想,只要能救人一命,抽点血怕什么呢?”杨加栋回忆道。
        繁忙的日常工作,让杨家栋几乎已经忘记血液留样这回事儿了。直到2019年3月15日,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杨加栋,告知他三年前留的血样如今跟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
        “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也给自己的人生经历增添了有意义的一笔。”杨加栋说,本来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就只有万分之一。“听到消息的时候我自己也很激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有机会够挽救一条生命。”随即表示愿意捐献、并义无反顾。

        “我会坚持选择,担负起这份责任”
        由于对方患者情况比较紧急,3月底,杨加栋同时做了高分辨采样和体检。一周后,看着某项略高的体检指标,杨加栋再三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表示自己要坚持捐献。“这几天工作比较忙,熬夜了的缘故,我注意注意就好了。”
        为了确保自身健康,也为对方患者负责,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杨加栋每天晨跑5公里,俯卧撑、仰卧起坐。家里人也很支持他捐献的举动。“家人们的意见也很统一,都希望我能把握这次机会,帮助别人重获生活的希望。”杨加栋说。
        为了更好地调节身体,爱人还专门帮他制定了清淡的均衡食谱,以确保饮食的规律和健康。“我一定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这份责任。”加上一直注重运动,一周后杨加栋去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符合捐献要求。在注射动员剂期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时常询问杨加栋的身体情况,他一直表示身体没问题。“就是心里还是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捐献。但我一定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这份责任。”
        一次捐献,一生惦念
        “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样是挽救他人的生命,跟我的工作性质也是一样的。”杨加栋开玩笑说道。在杨加栋眼里,纪检工作本就是教育和“挽救”干部。他曾收到一起群众信访案件,指出一名干部存在违规行为,并且存在众多债务问题。除了按照规定做出党纪处分外,杨加栋多次帮助协调,做当事人工作,最终使双方就债务问题达成了一致,化解了信访人的极端情绪,也“挽救”了一名干部。
        在捐献现场,杨妈妈说:“一直担心,连着两个晚上没睡好,但是现场看他捐献是这样子,我就放心了。”
        杨加栋的爱人说:“这是救人一命的事情,我支持他,女儿也为能够救人性命的好爸爸感到自豪。”
         “我并不怕死,只是舍不得,我还有未完成的梦想去实现。”患者在给杨加栋的感谢信里说,“直到您的出现,您的善举,给予我生命的希望。”
        听着爱人念着感谢信,杨加栋不禁动容,还让志愿者帮忙给患者带去祝福:“希望你早日康复,心中永远充满阳光!”
        令杨加栋没有想到的是,捐献一年后,2020年5月19日,他再次收到了来自受捐者亲属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你捐献的骨髓让儿子健康的重生,在康复检查时医生说,‘就是亲兄妹捐献的骨髓也没有这么好的吻合效果,各项指标恢复非常好。’我们现在还不能见到你,但是我们心里会永远记着你,永远感谢你。”
        按照“双盲”原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者双方信息需互相保密,但他们之间特殊的亲情是无法割裂的。“那天晚上八点多从单位回到家里,看见这封信,很惊喜,也为对方感到高兴。”自捐献以来,他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并主动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成为区红十字会的会员、志愿者。杨加栋说:“公益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杨加栋,余杭区运河街道党工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