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食言,我得先救他” 富阳第18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玉柱这样说

        43岁的赵玉柱是全国第8325位、浙江省第474位、富阳区第18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5月13日捐献当天,来看望他的志愿者见他脖子上围着个黑带很是好奇。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大半年他脖子上一直围着这个黑带。

        其实,这是缓解颈椎酸痛的护颈带,而因为严重的颈椎病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有些波折。就在捐献前十天,医生建议他不要捐献,他颈椎部位需要马上动手术。“我不能食言,我得先救他,”赵玉柱知道他是对方活下去的希望。

 

        接到区红十字会通知,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

        赵玉柱的颈椎病算是旧疾了,时不时会酸痛、不舒服,但并未影响正常生活。直到去年9月,这病折磨得他晚上无法入眠。

        赵玉柱记得,那时正是他们医院给村民安排体检的日子,每天都是早上6点半开始,忙到傍晚才结束。“农村老百姓本身起得早,加上他们怕排队,有些5点多就来体检,我们很多时候都是6点开始工作。”住在城区的他,每天5点多起床出发,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半月,整个团队完成3000多人的体检项目。

      之后,他的脖子上就多了一条黑带

        今年3月1日,赵玉柱接到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成功与一名患者初筛配型成功。“内心有点小激动,可能愿望就实现了。”原来赵玉柱早年见到过全国首例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汪霖的事迹,他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功捐献。

当对方询问是否愿意捐献时,赵玉柱没有片刻犹豫,就说了“我愿意”三个字。身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病人的重要性,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我还怕最后不成功,没和家人说这个消息。”

 

       体检查出严重颈椎病,赵玉柱选择先捐献

     3月18日,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工作顺利完成。这时,赵玉柱才将消息告诉妻子与父母,他笃定家人都会支持他。“平时我妻子会买鱼、乌龟放生,造血干细胞捐献就是同一个道理。”他即刻投入到捐献的准备中,每天严格控制饮食,积极参加锻炼。一周一次的锻炼,他增加到了两天一次,“一定要成功。”

        然而,事情并未按照赵玉柱设想的方向发展,他在4月份的职工体检中查出椎间盘变性伴膨出,并且脊髓空洞,医生要求马上进行手术。赵玉柱蹦出的第一句话是“不行”,5月13日他还要给别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种情况还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再发展下去会压迫神经,严重的会导致瘫痪。”医生并不是危言耸听,可也没“吓住”赵玉柱。

       辗转多家医院,赵玉柱期盼听到不同的建议,但医生们都建议他尽快手术。“如果开刀开好再进行捐献,就要半年之后,但是病人无法等这么久。所以我决定先捐献,之后再解决自己颈部的问题。”他还是选择先救人。

 

        医院的床太软,颈椎病太严重的他打地铺睡了三晚

        造血干细胞捐献当天,他整整在床上躺了5个多小时,捐献了24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他说,其他都还好,就是受不了颈部的酸痛,“妻子与一位年长的志愿者不停帮我按摩,缓解一下酸痛。”

        做了先救人后治病的决定后,赵玉柱早有了忍受颈椎疼痛的准备。在杭州住院5天,他有3个晚上是打地铺的。由于颈椎病日益严重,他在家都睡硬板床,不垫枕头,到了杭州住宿的床却很软。“想来想去没有办法,我就在地上铺了一层床单,把一床被子放在地上,直接在睡在了地上。”除了捐献当晚,医生嘱咐不可打地铺,赵玉柱才忍着疼痛在床上睡了一晚。

        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赵玉柱躺在病床上,看着对方的感谢信,里面写道“我一度以为这就是我生命的终结,虽然我已是个老头,但我辛苦劳作几十年,才刚刚退休,我可爱的小外孙女才会追着我‘外公’‘外公’地叫,我还没享受几天含饴弄孙的好日子啊。”

       如今,他成了可以帮助对方实现愿望的人,他说能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