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人晕倒,首先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马上判断他有没有意识,再用‘听感看’的方法数10秒看他是否有呼吸……”9月16日下午,在临平区星桥中学生命教育实训室内,一场特殊的“生命安全教育考核”正在热烈进行。701班全体学生在学校老师、杭州市二级救护师雷世华的指导下,跪在人体模型旁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
学生心肺复苏急救和AED使用考核(沈晓梅 摄)
“我们希望通过应急救护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的学习和考核,让所有的同学掌握急救技能,在需要的时候都能用得上。”雷世华说。
今年5月,星桥中学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是临平区唯一入选学校。9月开学季,星桥中学首次把急救教育纳入始业教育重点项目,安排全体新生分批参与急救教育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此次新生急救教育课程的开展,源于星桥中学在急救教育领域的深耕与体系化建设。长期以来,学校秉承“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通过开展急救知识普及、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加强急救技能培训等举措,践行“生命至上”理念,打造“急救育人”标杆。
2023年,星桥中学改扩建后的新校区落成,开启了急救教育新篇章。学校依托星桥街道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雷世华名师工作室等力量,设立星桥中学应急救护培训中心。该中心面积为228平方米,配有心肺复苏相关设备、AED、急救箱、考核用人体模型等。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以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为主阵地,将急救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不断强化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比如,学校每学年对每班开展不少于3课时的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意外伤害急救等课程;以校内社团、国防教育、急救日活动等为契机,开展校内外、课内外多形式的急救教育,推动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覆盖率达100%。
此外,学校有序推进急救师资培训工作,成立了学校急救教育教研团队,探索适合师生实际的急救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成效。目前,学校急救教育专任教师全部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教职工救护员比例达90%以上。
今后,星桥中学将继续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深化急救教育模式,开设更多门类的急救课程,打造急救教育特色品牌。同时,学校也将积极为辖区学校、社区、企业等提供急救培训,提升全民生命安全守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