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当杭州市临平区红十字会传来消息:远在广东的贵哥(化名)已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时,周兴华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在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传递”里,又一位亟待救治的患者,有了生命的新希望。
茫茫人海中,周兴华与贵哥素未谋面,他们的生命却因11年前一份特殊的“生命礼物”紧密相连。
2011年9月15日,临平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辅警周兴华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偶然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资料。带着对“挽救生命”的敬畏,他向工作人员详细咨询了捐献流程、安全性与意义,随后毫不犹豫地留下10毫升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一员。
这份“等待”在2014年5月有了回响。周兴华接到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管理中心的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2014年捐献造血干细胞 临平公安供图
“当时接电话的时候,心里又紧张又激动。”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周兴华依然清晰,“紧张是因为对捐献流程还有些陌生,激动则是想到自己能有机会救一条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了捐献。
那时的周兴华还不知道,他救助的,正是贵哥年仅几岁的儿子纯仔(化名)。纯仔在出生5个月时就被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症,小小的身体长期靠输血维系生命,每一次治疗都牵动着全家的心。直到成功移植周兴华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纯仔才终于摆脱病痛束缚,重获新生。
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贵哥始终铭记于心。
“这份爱,我一定要传递下去!”为了回报这份跨越千里的温暖,2015年,贵哥主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时刻等待着“匹配成功”的那一天。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概率本就极低,贵哥一等就是多年,始终没等来期待的通知。但这份感恩从未褪色。他索性走上“救助重型地贫患儿”的公益路,跑遍各地为地贫家庭链接资源、筹集善款,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患者家属不放弃,用心帮每个困境家庭扛过难关。
2025年4月9日,一通来自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终于圆了贵哥多年的心愿:他的入库血样信息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顺利完成捐献前各流程,贵哥终于在7月9日上午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生命的种子”给曾经和他一样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出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贵哥和周兴华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救助的对象是谁、如今过得怎样。但他们心里都有一份笃定:只要移植成功,那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从周兴华救助纯仔,到贵哥帮助陌生患者,这场跨越11年的生命接力,早已超越了地域与血缘。而周兴华的善举,也在悄悄影响着身边的人。
2024年集体献血 临平公安供图
在临平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这个“大家庭”里,同事们已把“爱心助人”融入日常。去年2月一场突发交通事故中,一名伤者被紧急送医,急需大量输血。接到医生的求助消息后,中队里的同事们没有丝毫迟疑,12名交警火速赶往血站献血。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周兴华的身影。
一个人点亮一盏灯,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周兴华用一次偶然的捐献,
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
如今,这份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
还在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